南阳拼团购房67群(163)
  • 浅浅:这个楼盘到底好不好?
  • 雪花飘飘:好的呢。
  • 零:这个楼盘周边环境设施怎么样?
  • 英雄:我去看过,很齐全。
  • 牛转乾坤:这个楼盘价格波动大么?
  • 日记本:这个楼盘性价比高。
  • 回忆:我建议你们去楼盘看看。
  • 大头:也可以直接咨询置业管家。
  • 吃了么:什么时候大家一起去看看啊。
  • 蓝天:上周我已经签合同了。
243人申请入群

地产人的2022年,终于熬完了

发布时间: 2023-02-14 17:06:22

来源: 明源地产研究院

分类: 行业动态


对于地产人而言,2022年无疑是史上最寒冷的一年,也是最难以被概括的一年。

要是问你,这一年,你过得怎样?你经历了什么?


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怎么回答。因为这一年太特别了,太变幻莫测了。前段时间,明源君向地产朋友们征集了他们2022年的总结以及难忘的瞬间,从他们的描述当中,我们能体会到地产行业的巨变。


一心扑在保交付上

我真的做到了


今年地产行业很难,作为TOP房企城市总,我今年只干了两件事。


第一是保交付,我分管的项目绝大部分都按期交付了,只有一两个项目因为疫情的原因延期了一两个月,但最终还是交付了。


地产人现在都应该知道,信心和口碑对公司销售有多重要了。如果信誉没有了,客户只会用脚投票。所以今年上半年,我一心扑在了保复工保交付上面。


年初因为疫情影响,我们断断续续停工,但不管多难,我们一直咬牙坚持。我今年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跟政府沟通,大大小小的领导都要打交道,项目复工了我第一时间去通知政府所有领导,让他们建立起对我们的信心。

因为保交付离不开政府支持,尤其资金监管收紧后对现金流影响很大。


当政府相信你能保交付,他们在监管资金的管理就会更灵活一点,如果管死了就很麻烦,因为集团也没有额外的钱支持我们,只能靠自己。


第二是通过争取宽松的政策,帮公司节约了3000万成本。


今年从管理上讲,很难去提升利润,所以核心考虑怎么节约成本。除了保交付,我花了很多时间跟政府互动,主要是争取更宽松的政策,比如保障房异地配建费暂时取消、装配率减半、降低车位配等,这几个政策基本帮公司节约了近3000万成本。


但是今年的行情,你想增加3000多万利润,那简直难以登天了。我的付出是值得的,我们一直保持着正常运营,集团最近也有好消息传出来,融资政策放松后,公司被授信了不少额度,感觉公司终于上岸了,我心里也更踏实了


今年压力很大,但成长也最快,希望明年行业形势转好,早日复苏。

从民企跳槽到国企,我还在物色机会

我是上海985毕业,毕业后进了一家地产30强做地产投拓。2018年刚入行的时候投拓岗还是最耀眼的岗位,公司扩张得快,机会一直不错,拿地奖也很多。


我对工作很满意,规划是3年内升值加薪。但没想到,2021年下半年,公司突然传出了违约消息,搞得人心惶惶,好像公司马上就要没了一样。自那以后,公司就开始对投拓部门进行优化调整。我们的同事要么转岗了要么离开了,每个区域就留下了两三个投资人员,感觉好虚幻。


所以要总结我的2022年,其实就是一个词,动荡。不光是我,大部分地产投资同行都面临这样的局面。我很多被优化后的同事或朋友,有的在边找机会边开网约车。有的回自己老家,承包了个大棚,开始种菜了。还有个朋友,转行去卖保险了。


今年6月份,我跳槽去了一家国资房企,收入降低了但好在比较稳定。可是做了几个月后,发现自己有点不适应。公司不差钱,但投资很谨慎,一直让我们做研判,就是不拿地。


2023年,我还会继续尝试新的机会,因为现在的公司看不到很好的前景。人生最精彩的可能就是要敢于尝试吧,我不会放弃,我相信,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我还年轻,我还有试错成本。

希望甲方能早点给我结佣


我就职于一线城市某个大型代理公司,是公司百余个策划里的普通一员。


入行三四年,从最开始的写周报干执行的小助理,到如今成了能当主策的高级策划师。在一个又一个的拓盘竞标案、营销策略报告、定位及物业发展建议等报告里,在一个又一个活动和节点里,2022年就快过完了。


今年能明显感到行业更艰难,特别是对我们这些地产乙方公司。一方面是市场不好,卖得少了佣金也少了,而甲方自己也不好过,结佣付款速度较往年又更慢了,另一方面公司实收减少,就减免员工各种补贴和奖金,再就是劝退和裁员了,在这不便过多赘述。


说到裁员,听到一个好笑的段子,某代理公司上午离职的策划,下午便收到甲方伸出的橄榄枝,听得人不得不恍惚一下,这个行业就是剩者为王,宛如一座围城,早年外面的人想进来,现在里面的人想出去,没门,兜兜转转都还在地产行业,真正的告别真的很难。


还有一个比较直观的感受,我司对每年业绩较好的个人以及部门都会奖励旅游,以前能去迪拜、新加坡,差一些能去国内其他城市,再次点也能去去省内其他城市,今年,能出去的部门不仅越来越少,就算能出去一趟的部门,也只能去市郊泡泡温泉。


收入减少,离职内卷,公司逐渐只出不进,在2022年的尾声,我成为了那个写全案也要写周报干执行的高级策划师。


不多说了,甲方又在催我交报告了。希望今晚不要熬得太晚,做一个甲方结佣的好梦。

地产行业还能回到2019年吗?


如果用一个词来总结我的2022年,我想应该是“困顿”。


去年年底跳槽去了一家地产10强,本来计划努力,大干一场,早日当上地产营销负责人。没料到,公司今年暴雷了,而我们区域又是重灾区,因为拿了大量的文旅项目,全部都血亏。


一个是疫情,对文旅项目冲击太大了。另一个是规划上各种各样的问题,导致有些项目建好了又被拆掉了,有些拿下来,又说因为环保的问题,不能开发。

这些文旅项目一下把公司拖垮了。很快,公司很多同事都陆续离职了,我这个策划负责人也变成了光棍司令。

刚开始,我很迷茫,到底是尽早离开,还是陪着公司渡过难关。

说实话,其实我挺喜欢公司文化,很简单,业绩导向,不像很多房企有那么多派系斗争,我们只需要想着怎么冲业绩。


但也因为这样,压力特别大,加上这两年受疫情影响,文旅项目太难做了。每天都很焦虑,头发一下白了三分之一。不过,现在疫情放开,又让我们看到了一丝希望,我想我还可以再坚持坚持。

我现在只想知道,地产行业什么时候才能回到2019年?

收入降低了,但不用996了

我们公司暴雷比较早,去年就暴雷了。也正因为这样,我很早就开始谋划跳槽了,去年九月份已经在物色机会了。


只不过,求职的过程并不顺利,以前只要一更新简历很快就会接到电话,这一次投出去的简历大多石沉大海。到了今年年初,才开始有面试机会。但面了好几家都没面上,后来听说是因为他们不想要“暴雷房企出来的员工”。


我听到这个理由苦笑不得,没想到行业头部房企还搞这种歧视。也感觉很无辜。


本以为要失业了,没想到,3月在朋友的引荐下,进了一家小型本土房企。现在回想,我当时差点拒绝了offer,好险。因为进了公司后发现,这里不内卷,不需要996,可以正常到点下班,没有开不完的会议,没有花里胡哨的ppt,一切都很简单。


由于以前先后干过工程和研发,现在重新做回工程管理,很快就能上手。而且以前做研发的经验对现在的工作很有帮助,从设计的角度去看工程,很多问题都能很快从源头找到解决办法,工作非常有成就感。


我想很多地产人的2022年,都是一个转折点,向左走或者向右走,都是自己的选择,最重要的是你要有得选。我感觉自己很幸运,虽然工资没有以前高了,但我有更多时间陪家人了,内心也更平静了,我想这是最好的结果。

看开了,越来越淡定


要是用一个词形容我的2022年,我会选择“进步“。


今年年初,作为项目销售经理,我给自己定的目标是负责的项目首开成功,打开项目势能,红遍全城

。很幸运,5月项目首开,超额完成了任务。但好景不长,纯商业项目下半年受费用和疫情影响,销量急转直下。加上公司暴雷了,客户信心受到很大影响。


我一开始很焦虑,经常失眠,后来被朋友开导后想开了。朋友说:这是行业问题,不是你个人能力问题,我们只要尽力把事情做到最好就够了。


为了提升自己,今年开始尝试系统性写作和做视频口播,养成持续输出的习惯,目前已经坚持大半年了,收获和大。而我的心态也变得更平和了,宠辱不惊。


我希望经济形势向好,项目能重启势能,迎来高光时刻,最重要的还是一家人平安健康!

离职后创业,我更加快乐了

今年,我想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我的处境,叫做“绝处逢生”。

我今年35岁了,之前在一家房企做设计管理。这两年,公司为了降低负债,不怎么拿地了,没有新项目,设计的活越来越少,鉴于这种情况,公司决定对人员进行调整,我也正好在此次的调整之列。

房地产公司离职以后,我一直在找机会,但是好几个月都没有接到面试电话,我都开始自我怀疑了。后来,我重新思考了自己的未来,甲方竞争太激烈了,自己不一定有优势。再去设计院画图,一来35+的年纪比较大了,工作相对比较难找,二来不停加班与内耗也不是自己理想的生活。自己还年轻,也有自己的专业技能,还不如干点自己喜欢和能干事情,于是我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刚好有朋友想重新装自己的房子,他找我帮忙设计,并且委托我跟进工程。后来做完朋友很满意,他建议我可以自己开公司做,于是我下定决心创业做私宅设计、老宅翻新等。

我还记得做完第一套房子,我拿了照相机拍了很多照片,本来想做记录,没想到网上很多人喜欢我的设计。很多人留言询问,我一下对自己公司的未来充满了信心。而且现在设计费越来越高,收入不比以前在房企差。
更重要的是工作时间自由,可以做比较好的创意。

我很满意目前的状态,明年的愿望是做一两个项目参加评奖,提高自己的知名度,继续做大。也祝福所有人都能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


责任编辑: zhangmeng

团购报名

最新楼讯
楼盘导购更多>>
购房指南更多>>
小编推荐
订阅楼市楼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