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拼团购房101群(213)
  • 浅浅:这个楼盘到底好不好?
  • 雪花飘飘:好的呢。
  • 零:这个楼盘周边环境设施怎么样?
  • 英雄:我去看过,很齐全。
  • 牛转乾坤:这个楼盘价格波动大么?
  • 日记本:这个楼盘性价比高。
  • 回忆:我建议你们去楼盘看看。
  • 大头:也可以直接咨询置业管家。
  • 吃了么:什么时候大家一起去看看啊。
  • 蓝天:上周我已经签合同了。
183人申请入群

未来3年,我对地产充满信心

发布时间: 2022-12-06 08:53:10

来源: 明源地产研究院

分类: 行业动态


整个房地产市场处于一个非常不利的状况。要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呢?

在2018年,中国创业板很多上市公司大股东把股份拿去质押,质押的资金又拿去投资,但很遗憾,很多投资都不是特别有利润,很多还失败了,叠加股票的大幅下跌,他们没有能力补充质押保证金,于是2018年4月份之后,创业板开始第二轮下跌。


实际上,在此之前创业板已经跌了一轮,只是此前一轮比较温和,而那两轮  ,跟房地产2021年下半年至今的情况很像。
在2021年下半年时,房地产市场发生了第一轮下跌,今年开始加速下跌。

回顾2018年中国政府面对创业板危机的处理,很明确分三步走。第一步,先给贷款;第二步,考虑到债券对金融市场有扩散影响,开始托债券;最后才是通过地方政府成立纾困基金,由地方央企国企入市救股东。

再回顾最近这段时间,整个地产行业的政策,差不多也是这个节奏。一开始先把贷款放松;第二,对一些企业做所谓的中债增信;第三,就是最近放出证监会允许房企可以股权融资的政策。第三支箭不是让开发商去买地、开发新楼盘,而是明确规定主要用来存量住房项目,主要解决存量问题。


回过头来看,郭树清的两个发言还挺对的,他2021年发言强调房地产泡沫严重性,现在看,确实那时候房地产在高位。
今年的发言强调房地产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实际上是提醒各位,市场已经在底部,现在是很好的抄底机会。当然,可能大部分企业在这个时候已经没有抄底的能力。
01:证监会的政策核心是什么?还是保交付。
2019年,我当时提出一个观点:目前中国房地产市场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开工速度非常快,但是竣工速度非常慢,“开工-竣工”剪刀差的敞口越来越大,这就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债务,政府有意愿去推动房企加快竣工,减少开工。所以,解决竣工问题依然是目前核心的问题,也即“保交付”。
证监会政策的处理方式下,股东如何才能够被拯救?我认为存量资产的保值、增值很重要,只有当企业的存量资产能够有明显增值,简单来说就是——涨价,企业才有能力去实现配资。
同时,具体细则里的第五点,特地讲了积极发挥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作用。
以前私募股权基金投资房地产是被明令禁止的,但在今天证监会发布的文件里,明确可以开展不动产私募投资基金试点,允许符合条件的私募股权基金管理人设立不动产私募投资基金。引入机构资金投资存量住宅和地产商业地产基础设施,促进房地产企业盘活经营性不动产,并探索新的方案模式。
很多无法销售的非住宅资产,在这之前是被认为没有任何创造现金流能力的资产。但现在看,会有很多方式变现它。之前可能要试很多方式绕开监管做私募投资基金,现在官方明确表示合法,这是一个很好补充企业融资性现金流的渠道。因此,我对2023年行业的发展极其乐观。
大家可以看这个图——


我认为,对照创业板的走势,现在房地产大概处在2018年11-12月份的状态,过完春节,就会形成一波上涨行情,后面会有数据讲解。只不过每一家房地产企业都需要问问自己,是否已经想好应对这一波上涨行情的策略?

在全球大放水、货币超发、流动性泛滥的情况下,中国房地产行业走出了下跌的独立行情。在其他国家上升百分之十几的状况下,最差的丹麦也才-3.8%,而中国大概跌了20%,这样的状态是否合理?

所以,接下来,会不会由于货币流动性持续泛滥,进而带来2023年的房地产普涨?我认为是可以有所期待的,这也是我很乐观的原因。


现在很多指标跟当年美国次贷危机的时候非常相像,包括形成的路径和原因。美国2004-2006年有一波剧烈泡沫,2007年做了金融政策收紧,2008年的时候猝不及防崩盘。
当时,中国和美国很多经济学家,包括证券分析师,对整个市场的分析结论跟今天中国大部分专家的分析结论基本一致——他们都认为美国的房地产高速增长时期已经结束,接下来要解决楼市平稳着陆的问题。
而事实是,美国的房地产在2009年之后到现在持续上涨,而且房价又涨了一倍。所以,2023年中国开始会不会有一波房地产繁荣,我觉得不一定能跟美国一样凶猛,但我想提醒大家:用线性思维推导变化的时候,大概率会得出大家有共识的想象出来的未来,但它是不会出现的,也就是说,大家想象中的平稳应该不会出现,更可能出现的是报复性反弹。
有个中欧教授提出一个对我很有启发的观点,他认为所有的经济增长动力来自于三个要素:第一个是投资,第二个是人才储备,第三个是技术创新,对于企业也是如此。
第一,投资。现在很多房地产企业基本上没有拿地投资的能力,也意味着企业根本不可能增长,但是我们也不能把投资等同于买地,实际上,盘活企业的存量资产,让存量资产增值,也是投资的一种方式。
第二,要加强人才储备。刚刚孙老师也讲了,如果是不好的人,要立刻清理掉的,重塑团队,也是投资的一种方式。
第三,需要有一些技术创新。如果产品上面做绿建,做类似金茂的产品力,按照房地产期房的特点,企业可以走得更远。企业可以讲一些新技术的应用,因为有交付周期,当期对企业是有利的。之后新技术的磨合问题,可以在建造交付的过程中逐步解决。产品力提升和品牌打造,也是投资的一种方式。


预计2022年的市场整体容量规模会在14万亿附近,虽较去年有所回落,但未来预期市场容量依旧会保持稳中有升的趋势。2022年整体行业规模最乐观的状态是18万亿,现在11月份快结束了,因为疫情,最乐观的情况应该不会出现。按照近五年历史平均水平来看,可以预判今年行业规模可能会在14万亿,最差不低于13.6万亿,基本上是2016年-2017年的水平。


按照这样规模测算之后,2022年是14.1万亿,2023年是15.6万亿,2024年是16.6万亿,可以反映出这一波剧烈调整之后,房地产市场依然保持增长趋势。从历史数据变化趋势来看,每一次巨大的跌幅之后,第二年都会有一个巨大的涨幅反弹。



所以,我并不认同明年行业规模在10万亿、12万亿或者14万亿。如果是一个30%的反弹,明年依然有机会在16-17万亿。

预期未来1年全国城市整体房价会以下降为主,但一二线城市有回升空间,分化也明显;区域上看,长三角多数城市价格增长跑输全国,中部区域城市及环京区域城市有机会跑赢全国。
再看整个全国结构,10月份,其实跌的城市比较多,因为房价是一个均值,如果纯粹看房价,很难有感觉。实际上三线城市没有想象的好,四线城市也没有想象的差,一线城市确实表现非常好。城市之间结构上差别会很大。

我们也做了一些省域房价预测。北京、深圳、济南还是有很好的提升机会。西南区域增速未来依然有机会能够跑赢全国,东部区域的城市会有分化。


02:地产中观



2022年1-10月,商品房销售金额及面积下滑均超过20%,但相较于1-9月的累计同比,降幅有所收窄。


从1-6月份到1-10月份,商品房销售金额整体累计同比速度在下降,表明环比的下跌程度实际上在收窄。销售面积的下降幅度没有销售金额的下降幅度大,是因为房价跌了。


所以说客户没有需求,可能太悲观了。客户需求下降幅度,并没有房价的下跌幅度大,正应了那句话“没有卖不出去的房子,只有卖不出去的价格”。需求一直都在,销售面积累计同比的变化实际上也已经底部回升,总体环比的数值已经不再下跌。
价格在今年1-5月份的时候达到15年来同比最大的幅幅,跌了10.34%,这个则主要是由于2021年房价有较大的涨幅,这一波房价下跌可以理解是对之前泡沫的一次修正。
购房者的需求从环比来看已经底部回升,但从投资来看,开发商的信心依然在下跌。从库存来讲,实际上在高位回落中。


所以,我对2023年的市场很有信心。一是因为所有企业都不拿地,意味着2023年的新增供应比较少;二是市场需求端最差的时候已经出现,2023年的购房需求不会比今年差;三是整个库存在下降趋势中,一旦需求恢复,供不应求的情况又要发生。

很多人会强调库存总数有五亿平米,但是不能忽略中国的销售规模体量是非常大的。即便在2014-2015年去库存的时候,库存也仅够卖6.5个月,这也是后面2016-2017年房价暴涨的原因。


在2021年市场最疯狂的时候,库存大概只够卖不到三个月。虽然房地产的库存面积在同比反弹,但是库存总量相比历史高位,仍处于低位。


大部分的开发商都是后知后觉,在市场的库存非常低的时候,信心满满的积极拿地,如果冷静下来从历史趋势来看,会发现那个时候往往是最危险的时候。库存存销比和库存回升的时候,大家又往往没有信心,而这个时候恰恰是最适合做一些有效的投资动作。


即便现在去化周期在反弹,可以看到,也只有4.6个月。假设销售量再下降20%,库存的去化周期也达不到6个月。如果未来6个月全国没有新增供应,所有的房子还是会被买光。
目前新投资拿地已经持续下降约12个月,新开工也持续下降约8个月,开发商高周转的条件也失去了,很多总包单位再也不愿意垫款提前开工,这样的背景下,可以预判,在2023年或2024年的某一个时点,市场可能出现严重的供不应求,新的房价泡沫正在酝酿,瑞雪兆丰年,大概就是这样的逻辑吧。
开发商企业是否已经做好准备和考虑?大家会不会又盲目的把好不容易缓过来赚到的钱,又急急忙忙拿一批高价地,然后又进入另外一个债务危机?
短期三年内,我充满信心,未来十年,潜伏着巨大的不确定性的危险。
2022年1-10月累计到位资金为19.7万亿,同比去年降低17.7%,较9月降幅扩大0.83个百分点,继续下探筑底。房地产的累计到位资金下降了17.7%,而且环比依然在下跌,企业的融资状况确实没有得到改善。



所以研究市场的时候,需要从几个维度去看。首先,市场的需求已经见底,但是企业的问题还没有见底。其次,房价下跌可能已经见底,接下来要解决如何增加资产及资产再融资的问题。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近期出台的政策并不是否定房住不炒的失败。太多的新开工、未竣工其实并不算资产,通过这一轮房地产调控及危机之后,再配合上最近的三道政策,政府或者国家希望房企夯实资产。
在这个过程中,不论是已经“出险”的房企还是稳健经营中的房企,都具备弯道超车的机会,但前提是,夯实企业所有资产。
一旦企业资产夯实完,自然就具备了再融资的能力,也就有了再次发展的动力。但不能简单的通过期房销售实现资产夯实,政府并不希望开发商做一个中间商,纯粹倒地。如果今天依然停留在期房销售,中间商赚差价的经营思维,不论是否出险,企业都很难解题。企业需要重新审视自身已有资源,思考如何将土地变成高价值的资产。
整体房产贷款余额同比略增加0.05%,但实际上新增贷款是0.7万亿,偿还贷款是0.8万亿,整体来讲是负的,说明家庭部门依然有很强的贷款能力。


很多企业会说客户没有购房需求,我反而认为需求可以被激发。一个美国的经济学家提出过一个观点,他认为需求具有很强的弹性,可以被激发。


影响需求最核心的因素是居民加杠杆的意愿。目前疫情确实影响居民加杠杆的意愿,但同时也要看到,居民端的存款增加了很多,一旦居民有了加杠杆的意愿,可能造成新增涌入房地产市场的购买资金量非常可怕。
因此,我认为一个更大的泡沫正在酝酿,明、后年会出现一些比较大的市场波动,将会把整个房产调控推向一个两难的境地。如果要调控收紧,那时候或许还有很多企业没有完全走出债务危机,如果调控放松,可能会出现局部泡沫,能否接受?
高周转现在遇到了瓶颈,但高周转是企业要去坚持做的事情,因为高速周转代表的是企业效率。这一轮危机,开发商最大的问题并不是高周转,而是没有利润。所以,在保证高周转能力的同时,开发商企业要思考如何提升利润。


03:省域市场



在整个省域市场里,除了上海,基本上所有的省销售金额均下降。西藏的下降幅度最大为54%,主要由于去年西藏价格上涨,今年被全国市场拖累,同比下降较多。新疆同理。



比较惨烈的地方,比如重庆,整体销量下降了很多,价格下跌的幅度非常大。上海整个销售金额增长是因为价格增长带来的,上海价格增长12.88%,实际上,面积的销量在下跌。


中国房地产市场有很明显的区域轮动,区域轮动与地方市场的成熟度相关。成熟的市场规模整体来讲比较稳定,区域轮动主要来自于价格,比如像上海、北京最主流的一线市场处于城市扩张的中后期阶段,这些城市目前确实面临整个价格的回落以及规模的回落。
西北的城市,包括一些边陲节点城市,实际上整个市场还处于一个蓬勃启动的初期。目前销售额环比来看,大部分市场热度在回升,同比是跌,但是环比已经在涨。上海是同比上涨,环比下跌。
企业投资的时候有一个短板,通过后视镜观察路况并决策投资,这样往往后知后觉。有些房企看到上海市场很火,逆势保持增长,纷纷想要最后搏一把进大上海淘金,而市场9-10月份,基本上是上海这一轮的头部,接下来可能会走入下降通道。所以从这个图可以看到上海是唯一市场热度在下降的城市。
还有一些持续低迷的城市,有两类,一类是贵州、黑龙江等持续下降的城市,第二类是宁夏、内蒙古、青海等真正意义下降的城市。
省域市场差异—金额(增量)方面,上海因为疫情,5月份销售额增量为负,主要的销售额增量来自于今年三季度一波反扑,市场还在增长。西藏变差,宁夏在收窄,浙江、江苏、广东年度跌幅最大,目前进入企稳状态。
浙江、江苏、广东的问题是,他们整体价格下降没有其他地方多,所以成交面积下降就比较多,但是可能2023年上半年,这三个省又会有不错的销售表现。
因为,单纯看中国的宏观指标,中国的城市化已经到了比较高的阶段,如果结构看,会发现中国工业化处在中期。一些区域房地产还比较旺盛,像现在广东、江苏、浙江的一些省市整个市场已经在下跌收缩状态,很接近底部,明年上半年,这三个地方如果有一波很剧烈的大规模成交,并不让人意外。
基于此,建议房企现在应该考虑手里的哪些资产可以实现增值,用何种方式可利用私募股权帮企业募集到更多资金,而不是盲目降价促销割肉。
利用国家统计局2018年的统计数据建模,影响不同省的房价增长的核心原因有三个:经济收入+产业结构+适龄人口。普通小学在校学生数在2007-2017年之间支撑房价的上涨,2017年之后,它快速下降。
另外一个指标具备很高解释度,是三产占比,即工业制造业之外的其他一切,包括餐饮、物流、互联网、高科技、电商等,因为疫情,这些都受到很大影响。


我们可以衍生出一个话题,当商业类空间和产业类空间的需求开始反弹,各位开发商老板是否应该思考,企业目前所持有的商业和产业物业的真实价值到底是什么?我们是否低估了他们的价值?我们是否可以通过产品力提升和服务提升来增加他们的价值?我们是否通过资源整合来提升他们的价值?


同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在2018年之后也上升,大型项目的投放也是未来企业需要关注的点。有大型项目、基建投入的地方可能是比较好的投资地方。人口指标不再重要,会造成影响的,是人口指标的结构性变化。
我对明后年乐观的原因还有一个,基于对中国抚养比的分析。2012年中国抚养比最低,之后持续回升,分水岭在2032年。假定一个人工作到75岁,依然消费,会出现我认为的第二个抚养比,分水岭延续到2055年,也就是说,房地产行业这轮危机,还是属于小周期波动,中周期来看,保守估计,行业还有十年的好日子,乐观估计,行业还有三十年的好日子,足够让很多人干到退休了。

模型结论:按照模型评估了各省的合理房价,与它们2020年的房价做了差值,结合之前的城市化理论,我个人认为湖南、重庆、山东、湖北、江苏、天津、四川、西藏、贵州等地房地产市场依然处在发展的中期阶段,仍有非常多的可能性。



04:市场周期(全国)


长远的未来难预知,但小周期趋势,我认为是可以预判的,因为它实际上是对惯性的判断。
很多人会问周期是否有效?我特地查了美国的几个投资经理。霍华德是坚定的周期投资者,巴菲特是坚定的价值投资者。霍华德基金今年获得10%以上的正收益,巴菲特大概是-18%。是不是周期仍然有效?毕竟,即便在今年美股很差的状况下,有一个投资大师靠它赚了很多钱。
现阶段全国房价增速已触底,接近2012年年初水平,从周期来看,本轮周期在2022年7月触底,预期2023年2月至2023年10月,市场会处于信心向上冲高的阶段。预期未来一年信心周期上升的城市占比为53%,但结构依然分化。

建议企业提前做一些准备。如果有可能的话,在2022年2月份之前,企业应该基于现金流的需要,克制地进行房屋销售。在2022年2月份之后,企业可以借助市场的回暖,实现一波涨价的房屋销售。

企业需要重新审视所有资产的架构,不是简单的通过涨价虚增资产价值,而是通过对资产要素的重新梳理,让资产在2022年3-4月份时,有能力借助市场反弹,实现有质量的涨价销售。
接下来这半年,企业更多的现金流补充应该来自于融资性现金流,而不是通过杀鸡取卵式的销售来获得现金,这样才可以确保在下一轮回调的时候,企业还有能力进行新一轮的投资增长
总结
整个市场的萧条状态是过去20年的最低,不会再低了。
放眼全球的房地产历史来看,中国的房地产行业,依然只是个孩子。这事让我有底气、有信心认为,去年17万亿也好,今年14万亿也罢,只是中国房地产的开场,甚至都不算上半场,行业中场的高潮还没有到。
当然,有很多客观的指标也在告诉我们,整个人口出生增量在下降,最近发生的很多事情,对大家的打击也很大。但这些都是短周期的东西,一旦短期向下波动的情绪过去,可能对经济带来更大的冲击的,将是无序的反弹跟泡沫化的趋势,这是更大的中长期风险。
基于此,建议企业不能一味地把眼光盯在纯粹以销售换取现金这种短期行为上。而且在预售款监管收紧趋势不改的情况下,通过疯狂销售实现回款,产生的现金流并没有太大的作用。
如果能够稳住债权人,能够稳定住资方,能够稳定住团队,企业需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是,重新梳理企业发展战略和模式,重新梳理团队架构和人才储备,重新实现资产增值。
建议企业把手里所有非住宅类的资源重新梳理一遍,做一些适度投入,让所有资产都有一定增值。结合现在的利好政策,还是要考虑金融创新。通过资产增值跟金融创新合法合规获得融资性现金流。这些现金流对企业最有价值。
当然,如果企业想兑现利润,降低自身债务,则可能最好的有价有量的销售窗口期是在2023年的第三季度。

热点阅读

+超全!南阳11月最新房价表出炉!现在买套房要多少钱?

+最新!邓州12月房价表出炉!现在买套房要多少钱?

+最新!南阳住房公积金贷款政策有调整

+速看!南阳11月份预售证合集,这些项目又有新房源


责任编辑: nanyangadmin

团购报名

最新楼讯
楼盘导购更多>>
购房指南更多>>
小编推荐
订阅楼市楼讯